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契丹之梦

第040章:难题

上一章说到萧空宁带相关官员视察匠户营,十台车床都安置在一个宽敞的大房子里了,房子里显得杂乱。

萧空宁问:“既然想到了冬季可以开工,可是冬季总要取暖的,这里都是木料和木屑,很容易失火呀!”

要取暖就要点炉子,有明火就容易引发火灾。

匠户营的千总孙利铭回答说:“回总督大人的问话,大人您看,这屋子里的地面比外面高出一尺多,地砖下面是烟火道,房顶上还有几个烟囱。烧火的炉子在房子后墙外,咱们脚下的地面就像是一个大火炕,天寒的时候就烧火,屋子里是很暖和了。”

对火炕萧空宁是知道的,北方寒冷,家家都是火炕,现在他自己就睡火炕。可是他真不知道地热的取暖办法,现代里北方的城市用暖气取暖,绝对没见过地热。

这是他短见识了,其实古代很早就有地热取暖。

他心里想着,等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到房子后面看看,看地热是怎么烧的,凭他的地位没人敢笑话他。

一排车床大部分都在干活,切削的噪音一片。

萧空宁走近一些,仔细的看制作过程。

工匠们都坐在车床前,用一只脚蹬踏牵动卡盘转动,另一只脚控制托板,都显出很熟练的样子。是啊,简单的动作无数次的重复,已经成了下意识的动作了。

“托板”是做什么的?它在刀具的对面,它的作用是预防细长的箭杆受力弯曲的。

车床切削的速度非常快,方木的毛坯料在第一遍切削就显出圆杆毛坯的形状。第二次切削,就达到尺寸要求了。第三遍用磨石,去掉粗糙的表面,然后用粗布**,箭杆光滑闪亮了。

箭杆的直径是有标准的,现在工匠们已经积累了经验,不必每一只箭杆都测量。有监督的工匠发现差错会提醒他,当然出错是要被罚的。

做好的箭杆拿下来,堆放在另一边,从另一边堆放的毛坯料中在拿过来一根,继续装卡加工。

加工完成的箭杆,有专人搬运交给另外的工匠。他们截断两端,使箭杆的长度达到标准尺寸。

精致的箭杆需要刷漆,普通箭杆就免了这道工序,然后是装箭头和装箭尾的羽毛,一支箭就完成了。

萧空宁问孙利铭:“那边的两台车床怎么没人干活呢?”

孙利铭:“回大人的话,那两台出故障了,需要修理。”

“每天都会有吗?”

“大人,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。”

这话的意思是经常有需要维修的车床,也就是设备质量存在问题。

“哪个部位出的故障多?”

“回大人,是车轴,隔几天就要换。”

萧空宁明白了,车轴和轴承座都是木料的,是最硬的榆木料,但是经不住长时间旋转**。

萧空宁暗想,要想办法解决轴承的问题了。

从厂房里出来,萧空宁还没忘记去看看烧地热的炉灶。虽然现在天气暖和了,不需要烧地热了,但是炉灶还在那儿嘛。

孙利铭引路来到厂房后面,人们马上就看到了一排小炉灶,

这些炉灶都是在地上挖一个坑,炉灶砌在坑里。烟火是向上走的,所以炉灶要低,烟火才可以进入地热的烟道。采用地热的办法是避免火灾的有效手段。

跟随的官员们不但没有腹诽总督少见识,反而暗暗佩服总督大人体恤下情,是亲民的上官。萧空宁是多虑了,他那里会想到他的下属如此忠心耿耿呢?

由车床的轴承故障他想到了动力锯。动力锯旋转速度更高,受力更大,其对轴承损坏必然更严重。

由于动力锯的锯片很难制作,所以现在只有两台动力锯,一台在伐木场,另一台就在这个匠户营里。从伐木场里拉来的厚木板,在匠户营里用它破成木条,这就是加工成箭杆的原料。

萧空宁让孙利铭引路,去看动力锯。

其实不用引路,动力锯的噪音很大,老远就听到了。

工匠们见一帮官员过来,都停止了工作,噪音也就没了,伺候这台动力锯的有一群人,他们都规规矩矩地站在动力锯旁边。古代就是这样的,底层兵丁对官员非常敬畏。

孙利铭上前说道:“别傻愣着,都干活!都干活!”

于是一个像是工匠头的,指手画脚地让工匠们动作起来,

有两个壮汉站在锯床两边,他们是转动手轮为锯盘提供动力的。手轮是木头的,看着分量很重,起到飞轮的作用。

在壮汉的摇动下锯盘就嗡嗡地转动起来了。

两个工匠抬起一根木料,那木料是一块厚木板,是木料场那边用动力锯破开的,经过风干,现在已经是干燥的木材了。木料上有黑色的线,匠人就是按照黑线锯开。

工头吆喝着:“抬稳了!别碰到锯盘!”

他是在提示安全。的确有危险性,如果手碰到锯片,就会重伤。

工匠们都是小心翼翼的,天天干这个活的人也是害怕。

木料一接触锯盘,刺耳的噪音再次响起来了。

工匠们也有些紧张,一个人把木头推进去,对面有两个工匠,他们都手拿着铁钩子把木料拉出来。在剧烈的噪音中,木料慢慢的推过去了,被锯成两半。

这个操作过程至少要六七个人,现场有十个工匠伺候着一台动力锯。

萧空宁示意工匠们停下来,他要问话。

“动力锯的轴承常损坏吗?”

这是他最关心的,也是最紧要的问题。

工匠头说:“回大人的问话,经常损坏,每天都要换,有时候一天要换两次。”

工匠头提起一把水壶往轴承上浇水,热气立刻就冒起来了。现场准备着水壶,看来这是他们常用的降温办法。

萧空宁再没有说什么,扭头走了,一众官员们紧随着萧空宁离开了匠户营。

出了匠户营,他问总兵官萧宏它:“眼下咱们生产的箭矢,除了辽东自己用的还能有多少,多出来的要尽快运到京城。现在天气转暖了,新的争战就要来了。给朝廷增加一些箭矢总是好的。”

萧宏它:“大人,我们辽阳的匠户营,在增加车床之后,出产的箭矢有30万支。除了辽阳营之外,其他各县的营依照旧例仍然在生产箭矢,不过他们用的是老办法,产量低,价格高,可也够用了。因此这30万箭矢咱们辽东留下10万,余下的20万可以发送到中原。”

萧空宁转向张远谋:“张大人使人算一算这20万箭矢价值几何?这个数要算到我们上缴的赋税中。”

“是,下官会派人去办。”

向**朝廷输送粮食箭矢都不是白送的,要顶赋税的账,账目必须要清楚。朝廷得到20万价格便宜15倍的箭矢,当然是大大的好事。

萧空宁又对萧宏它说道:“你们合计一下,如果辽阳匠户营出产的箭矢够用,其他各县的营就不必自己制作了,或者减少数量。这样能节省不少银两。”

车床仅限于在辽阳营使用,其他各县都没有,这是为了保密。

“是,下官马上办,不过。。。。。。怕是其他各营慢慢减少的好。”

“可以,你看着办吧。”

。。。。。。

众官散去,萧空宁回府。

他对轴承出的问题没有表态,是因为还没有解决的办法,他还在思考,并且有方向,可是能否办成还是未知。这种情况下能说什么?没把握的事,不能胡乱许诺。

目前问题的解决思路:是用金属轴承替换现有的木质轴承。然而,无论是铸造还是锻造的金属轴承坯料,都需进一步加工。轴承孔与轴都必须是标准圆柱面,且二者尺寸要精确配合,这就需要好的加工设备。好在现在已有了车床,设备难题得以解决,当下的关键在于刀具。

以加工箭杆为例,刀具能切削木料,靠的是金属刀具比木料硬,如果刀具是木料的就削不动。同理,加工金属轴承,就需要刀具比金属坯料更硬。简单来说,我们需要高硬度的工具钢来制作刀具,只有这样,才能对金属轴承进行加工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总之一句话,必须研制出工具钢,否则就只能像现在这样凑合了。凑合也不是不行,现在不是已经实现了低成本高产量地生产箭杆了吗?

研制工具钢是锦上添花。

未完待续。

—end—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